4OkXvC7nUq6 xy.huanqiu.comarticle厘米级精度收割、“农田哨兵”应用……秋收“科技范儿”为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/em2d4g1am/ff5n8b0qt央视网消息: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本周也是粮食安全宣传周。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,在目前的秋收工作中,减损降耗的理念正融入各个环节。 黑龙江富锦:从收割到仓储智能减损 守护粮食安全 在黑龙江富锦市,从田间地头的智能收割到仓储中心的智慧管理,科技创新、智能减损正为当地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。 在富锦市大榆树的玉米田里,一台联合收割机正以厘米级精度作业。这是农户王雷今年新购入的联合收割机,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%以内,比以往老旧机型减少2%。 在当地一处粮库,前来售粮的车辆排起了长龙。在这里,农户售粮凭一张一卡通就可实现登记、扦样、过磅、卸车、结算,自动化的售粮模式让农民少跑路、让数据多跑路。 当地还通过现代化手段,为仓库安装了粮情监测系统,实现区域粮情智能预警、自动化信息警告等功能,以便对仓储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干预。 甘肃陇南:2万余亩水稻机械化收割 多举措减损降本 金秋十月,甘肃省陇南市2万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。当地通过优化种植布局、科学管理、机械化收割等措施,让今年的秋收减损降本。 在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的5000余亩稻田里,金黄的稻穗压弯秸秆,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,切割、脱粒、装袋一气呵成。秋收事关粮食安全,当地农机部门紧盯水稻收割关键期,提前谋划部署,以“降本增效、减损保收”为目标,结合河谷地形、地块大小制定适配的收割方案,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。 近年来,当地持续推进水稻“基地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”发展,通过优化种植布局、推广科学管理技术,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,不断提升水稻产业效益。这几年,陇南市武都区摸索出“水稻+油菜”轮作模式,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也为农户增加了一季收成。 江西吉水:54万亩晚稻成熟 有序开展收获作业 眼下,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的54万亩晚稻已经成熟,农户们抢抓农时,有序开展收获作业,当地通过机械收获、烘干等方式减少产后损失。 在江西吉安吉水县水田乡的一处高标准农田,现在正值晚稻集中收割的关键时期。在记者身后,几台收割机正穿梭在稻浪之中。伴随着机械轰鸣声,切割、脱粒、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。金黄的稻谷顺着输粮管道进入运输车,随后被送往烘干厂。机械化的收割效率很高,一台每天能够收割五六十亩,连片的几百亩稻田几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完。 据了解,持续的高温天气加速了水稻的生长成熟,今年晚稻收割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了5—7天。农户告诉记者,今年每亩的产量在1200斤左右。为了应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局部阴雨天气,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,保障已收稻谷安全入仓,当地集中调度各类收割农机具超1500台(套),并组织多个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,指导各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种植大户信息沟通,做到抢收。 这片高标准农田毗邻峡江水利枢纽,曾经是水淹田。当地创造性地对水淹区抬田,就是把淹没区的耕地抬高,先剥离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,把农田垫高后,覆上黏土作为保水层,再回填耕作层恢复土地生产力,应对水位上涨造成的耕地损失。抬田后,抬田区农田更加平整,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。土地流转价格每亩在600元左右。 吉水县今年种植54.43万亩晚稻,许多智慧农业技术也为丰产丰收提供了支撑。通过在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、虫情测报灯等“农田哨兵”,自动搜集田块数据,农户在手机上打开软件能够一键查看水稻的长势、土壤酸碱度等情况,从而对水稻情况进行评估,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提前干预,确保水稻产量。 同时,当地通过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烘干服务,通过新增设备、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烘干能力。目前,当地已组织调动起超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,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,形成了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烘干服务网络,确保粮食安全归仓。根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最新信息,目前吉水县晚稻已过六成,预计到本月底能够收割完毕。1760602306224责编:王澎央视网17606023062241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6623b32a138d7712a28fd8a2f5a36b1f.jpg{"email":"wangpeng@huanqiu.com","name":"王澎"}
央视网消息: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,本周也是粮食安全宣传周。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,在目前的秋收工作中,减损降耗的理念正融入各个环节。 黑龙江富锦:从收割到仓储智能减损 守护粮食安全 在黑龙江富锦市,从田间地头的智能收割到仓储中心的智慧管理,科技创新、智能减损正为当地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。 在富锦市大榆树的玉米田里,一台联合收割机正以厘米级精度作业。这是农户王雷今年新购入的联合收割机,粮食损失率控制在1%以内,比以往老旧机型减少2%。 在当地一处粮库,前来售粮的车辆排起了长龙。在这里,农户售粮凭一张一卡通就可实现登记、扦样、过磅、卸车、结算,自动化的售粮模式让农民少跑路、让数据多跑路。 当地还通过现代化手段,为仓库安装了粮情监测系统,实现区域粮情智能预警、自动化信息警告等功能,以便对仓储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干预。 甘肃陇南:2万余亩水稻机械化收割 多举措减损降本 金秋十月,甘肃省陇南市2万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。当地通过优化种植布局、科学管理、机械化收割等措施,让今年的秋收减损降本。 在陇南市武都区角弓镇的5000余亩稻田里,金黄的稻穗压弯秸秆,联合收割机在田间穿梭,切割、脱粒、装袋一气呵成。秋收事关粮食安全,当地农机部门紧盯水稻收割关键期,提前谋划部署,以“降本增效、减损保收”为目标,结合河谷地形、地块大小制定适配的收割方案,确保机械力量快速到位。 近年来,当地持续推进水稻“基地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”发展,通过优化种植布局、推广科学管理技术,加强精细化田间管护,不断提升水稻产业效益。这几年,陇南市武都区摸索出“水稻+油菜”轮作模式,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也为农户增加了一季收成。 江西吉水:54万亩晚稻成熟 有序开展收获作业 眼下,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的54万亩晚稻已经成熟,农户们抢抓农时,有序开展收获作业,当地通过机械收获、烘干等方式减少产后损失。 在江西吉安吉水县水田乡的一处高标准农田,现在正值晚稻集中收割的关键时期。在记者身后,几台收割机正穿梭在稻浪之中。伴随着机械轰鸣声,切割、脱粒、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。金黄的稻谷顺着输粮管道进入运输车,随后被送往烘干厂。机械化的收割效率很高,一台每天能够收割五六十亩,连片的几百亩稻田几台收割机一天就能收完。 据了解,持续的高温天气加速了水稻的生长成熟,今年晚稻收割的时间较往年提前了5—7天。农户告诉记者,今年每亩的产量在1200斤左右。为了应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局部阴雨天气,减少收割后雨水导致稻谷霉变等产后损失,保障已收稻谷安全入仓,当地集中调度各类收割农机具超1500台(套),并组织多个农技服务队深入田间,指导各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种植大户信息沟通,做到抢收。 这片高标准农田毗邻峡江水利枢纽,曾经是水淹田。当地创造性地对水淹区抬田,就是把淹没区的耕地抬高,先剥离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,把农田垫高后,覆上黏土作为保水层,再回填耕作层恢复土地生产力,应对水位上涨造成的耕地损失。抬田后,抬田区农田更加平整,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。土地流转价格每亩在600元左右。 吉水县今年种植54.43万亩晚稻,许多智慧农业技术也为丰产丰收提供了支撑。通过在田间安装温湿度传感器、虫情测报灯等“农田哨兵”,自动搜集田块数据,农户在手机上打开软件能够一键查看水稻的长势、土壤酸碱度等情况,从而对水稻情况进行评估,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提前干预,确保水稻产量。 同时,当地通过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烘干服务,通过新增设备、共建共享等方式提升烘干能力。目前,当地已组织调动起超过300台套大中型烘干设备24小时运转,日烘干能力突破9000吨,形成了覆盖所有产粮乡镇的烘干服务网络,确保粮食安全归仓。根据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最新信息,目前吉水县晚稻已过六成,预计到本月底能够收割完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