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OkLHDbcBZd xy.huanqiu.comarticle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/em2d4g1am/ff5n85c7h10月16日是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,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步展开。这次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以“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”为主题,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,总结推广近年来粮食节约减损经验成效,推动各方面深化粮食节约减损理念,凝聚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合力,倡导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社会风尚。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保障粮食安全,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,要把节约粮食、减少损耗作为重要途径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工作,提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《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》《粮食节约行动方案》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,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。2021年修订施行的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对粮食收储、运输、加工等经营主体粮食节约减损作出规范。2024年正式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》设立“粮食节约”专章,对有关部门、涉粮生产经营主体、公民个人履行粮食节约减损责任作出规定,标志着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。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,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成效不断显现,粮食资源高效利用迈出新步伐,全社会参与粮食节约减损的氛围日益浓厚。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不容忽视,巩固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成效、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仍需持续加力、增强合力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强化责任落实是关键所在近年来,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、库存充裕、市场供应充足,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,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同时也要清醒看到,粮食持续增产,受到耕地、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制约。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浪费就相当于增加产量,对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弘扬优良传统,促进绿色发展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在粮食行业发展历程中,以“创业、创新、节俭、奉献”的精神建设“四无粮仓”(无害虫、无变质、无鼠雀、无事故),形成了“宁流千滴汗,不坏一粒粮”的优良传统,成为一代代粮食人致力于粮食节约减损的生动写照。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,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,强化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,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、增产与减损并行,着眼于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关键举措落实,切实耕好粮食节约减损这块“无形粮田”,让“中国饭碗”端得更稳更牢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全链条推进是有效途径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施策、多方协同,需要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深入实施。近年来,通过优化产后服务,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时提供清理、干燥、收储等服务,利用“农户储粮·专家说”系列科普视频,加强粮食节约减损技术培训和指导,农户科学储粮意识不断提升、条件不断改善,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约3%,较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。通过改善仓储条件,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,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.3亿吨,粮仓气密、隔热等关键性能进一步提升。我国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%以内,主要是水分杂质减量等自然损耗。在现有基础上,要继续深入推动粮食储存减损,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,因地制宜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,推动东北地区逐步解决“地趴粮”问题。要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推进现有仓房升级改造,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。要加强政策性粮食仓储管理,不断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、精细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水平,让粮食储存减损降耗更加有效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强化科技创新是重要保障提升粮食节约减损成效,离不开科技赋能、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。近年来,依托粮食领域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,开展粮食节约减损技术研发和应用,取得显著成效。国家级科研平台“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”针对粮食清理、干燥、储藏等环节突出问题,大力开展技术攻关,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。立足实际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,在首批59家粮食仓储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,分生态区推进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,控温、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,全国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.2亿吨,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6700多万吨。围绕粮食节约减损、绿色优储、适度加工等,推动制修订一批重要标准,引领粮油加工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优质、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,积极挖掘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,不断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。在此基础上,要着眼于为粮食节约减损增动能、添活力,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模式,抢抓国家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机遇,加快技术应用和装备升级步伐;稳步推进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,推动粮食节约减损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,制定和完善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损耗的相关团体标准。要推动实施“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”,积极发展全谷物产业,促进居民营养健康和粮食节约减损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引导全社会参与是应有之义近年来,围绕爱粮节粮、节约减损等主题,强化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,结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、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、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重要活动,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,推广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。各地依托优势资源条件,广泛开展了劳动体验、科普宣传、“光盘行动”等粮食节约减损主题活动,公民个人和广大家庭热情参与,全社会粮食节约减损的氛围更加浓厚。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,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。下一步,要积极开展科普宣传,聚焦农户储粮、绿色仓储、合理加工、营养健康饮食等重点,围绕“节约一粒粮”“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”“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”等主题,常态化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公益宣传,集中推介粮食节约减损典型案例,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教活动,进一步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。(刘焕鑫 作者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 1760581072696责编:王妍人民日报17605810950882[]{"email":"wangyan@huanqiu.com","name":"王妍"}
10月16日是第四十五个世界粮食日,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步展开。这次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以“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”为主题,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,总结推广近年来粮食节约减损经验成效,推动各方面深化粮食节约减损理念,凝聚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合力,倡导全社会形成爱粮节粮的良好社会风尚。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保障粮食安全,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,要把节约粮食、减少损耗作为重要途径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减损工作,提出采取综合措施降低粮食损耗浪费。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《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》《粮食节约行动方案》《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》,对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。2021年修订施行的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》对粮食收储、运输、加工等经营主体粮食节约减损作出规范。2024年正式施行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》设立“粮食节约”专章,对有关部门、涉粮生产经营主体、公民个人履行粮食节约减损责任作出规定,标志着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步入依法治理新阶段。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,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成效不断显现,粮食资源高效利用迈出新步伐,全社会参与粮食节约减损的氛围日益浓厚。但粮食损失浪费现象仍不容忽视,巩固提升粮食节约减损工作成效、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仍需持续加力、增强合力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强化责任落实是关键所在近年来,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、库存充裕、市场供应充足,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、口粮绝对安全,14亿多人的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。同时也要清醒看到,粮食持续增产,受到耕地、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承载能力制约。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浪费就相当于增加产量,对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弘扬优良传统,促进绿色发展,都具有重要意义。在粮食行业发展历程中,以“创业、创新、节俭、奉献”的精神建设“四无粮仓”(无害虫、无变质、无鼠雀、无事故),形成了“宁流千滴汗,不坏一粒粮”的优良传统,成为一代代粮食人致力于粮食节约减损的生动写照。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,要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,强化节约就是增产的意识,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、增产与减损并行,着眼于常态化长效化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关键举措落实,切实耕好粮食节约减损这块“无形粮田”,让“中国饭碗”端得更稳更牢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全链条推进是有效途径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综合施策、多方协同,需要贯通产购储加销各环节深入实施。近年来,通过优化产后服务,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及时提供清理、干燥、收储等服务,利用“农户储粮·专家说”系列科普视频,加强粮食节约减损技术培训和指导,农户科学储粮意识不断提升、条件不断改善,农户储粮损失率已降至约3%,较10年前下降了5个百分点。通过改善仓储条件,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旧仓升级改造,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.3亿吨,粮仓气密、隔热等关键性能进一步提升。我国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%以内,主要是水分杂质减量等自然损耗。在现有基础上,要继续深入推动粮食储存减损,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指导,因地制宜推广农户科学储粮装具,推动东北地区逐步解决“地趴粮”问题。要深入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,推进现有仓房升级改造,加强高标准粮仓建设。要加强政策性粮食仓储管理,不断提升仓储管理规范化、精细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水平,让粮食储存减损降耗更加有效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强化科技创新是重要保障提升粮食节约减损成效,离不开科技赋能、创新驱动和标准引领。近年来,依托粮食领域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基地,开展粮食节约减损技术研发和应用,取得显著成效。国家级科研平台“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”针对粮食清理、干燥、储藏等环节突出问题,大力开展技术攻关,推动产学研融合创新。立足实际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,在首批59家粮食仓储企业开展绿色储粮标准化试点,分生态区推进绿色储粮技术集成应用,控温、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比例不断提高,全国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.2亿吨,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6700多万吨。围绕粮食节约减损、绿色优储、适度加工等,推动制修订一批重要标准,引领粮油加工企业生产更多绿色优质、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,积极挖掘副产品综合利用潜力,不断提高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效益。在此基础上,要着眼于为粮食节约减损增动能、添活力,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模式,抢抓国家“两重”“两新”政策机遇,加快技术应用和装备升级步伐;稳步推进适度加工标准化试点,推动粮食节约减损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,制定和完善节约粮食、减少损失损耗的相关团体标准。要推动实施“国家全谷物行动计划”,积极发展全谷物产业,促进居民营养健康和粮食节约减损。推进粮食节约减损,引导全社会参与是应有之义近年来,围绕爱粮节粮、节约减损等主题,强化宣传引导和典型示范,结合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、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、粮食质量安全宣传日等重要活动,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,推广普及了相关科学知识。各地依托优势资源条件,广泛开展了劳动体验、科普宣传、“光盘行动”等粮食节约减损主题活动,公民个人和广大家庭热情参与,全社会粮食节约减损的氛围更加浓厚。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节约粮食的内容,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减损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。下一步,要积极开展科普宣传,聚焦农户储粮、绿色仓储、合理加工、营养健康饮食等重点,围绕“节约一粒粮”“少吃油 吃好油 更健康”“全谷物 好营养 更健康”等主题,常态化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公益宣传,集中推介粮食节约减损典型案例,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教活动,进一步形成爱粮节粮的社会风尚。(刘焕鑫 作者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、局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