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JVrGWBO7C6 xy.huanqiu.comarticle建设农村幸福路 激活发展新引擎/em2d4g1am/em2l29ib2从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、砂石路,到通到家门口的硬化路;乡道从平均只有3—4米宽的水泥砼路面,到如今7米以上的沥青路;从屈指可数的几条乡道,到密织如网的“四好农村路”……近年来,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在乡村振兴中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,不断优化农村路网,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。2014年,浏阳人罗波带着无土栽培技术成功落户蒸湘区雨母山镇,创办了蒸湘区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。然而,因为农村交通问题,一度严重制约了其公司的发展。“那时候,因为道路问题,我每天只能用三轮车在城区卖出几百斤菜。现在路好了,用13米长的大货车运输,每天可以将10多吨的蔬菜卖到株洲、湘潭、怀化、邵阳、郴州、永州等地方。”说起蒸湘区农村公路对其蔬菜产业带来的变化,罗波喜上眉梢。据了解,蒸湘区农村公路全长约150公里,大部分修建于“‘十二五’规划”时期,大多为平均只有3米—4米宽的水泥砼路面,黑化率基本为零,修建已久加上常年失修导致路面破损严重,路况已经影响了村民出行和乡村经济发展。2021年,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,蒸湘区根据省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文件精神,结合本区实际,出台《蒸湘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五年行动(2021—2025)》,将17个行政村累计552条道路纳入编制库。同时,还制定了《蒸湘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《蒸湘区农村公路建设“三同时”制度》。为进一步整合力量,集中民智、汇聚民力,为公路建养优化增能,蒸湘区还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、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、相关部门和镇街为成员的工作小组,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,紧盯提质改造“五年行动”工作进度,不断压实责任,层层传导压力,促进施工效率提高。蒸湘区主要负责人介绍,完善的工作制度成为五年行动重要工作指南,一个“政府统筹、行业指导、部门联动、镇街联动”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。蒸湘区呆鹰岭镇亿湘农设施农业基地负责人肖胜辉说道:“看着一天比一天好的农村公路,2021年我们倡导成立了市蔬菜行业协会,协会中融合了全市80余家蔬菜企业,抱团进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。”“以前从村里开车到市区,至少要50分钟,现在只要短短的10分钟。之前村里户籍人口有3300多人,但常住在村里的人口不足1000人,现在村里常住人口已经有2000多人。早几年来村里的企业只有3家,现在达到了13家。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仅为5万元,到2023年这项指标跃升至58万元……”乡村道路越来越整洁,乡村环境越来越美,幸福感日益增强。对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党总支书记谭晖有着切身感受。“因为农村道路质量大幅度提高,进驻镇里的农业企业从早年不足10家,到如今的50多家,农家乐从5家,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。”雨母山镇负责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的人大主席凌辉,很是感慨。呆鹰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以来,该镇累计提质农村公路20多公里。一些困扰村民多年的“断头路”,都得到了有效解决。2023年,蒸湘区二雨(二塘—雨母山)公路入选“湖南省最美农村路”和“全国最美农村路”。该路始于X007线,在雨母山景区形成环线,贯通雨母山镇南北东西,连接了当地主要旅游景点及资源产业园区,外接衡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衡南县,内通13个自然村,通过“农村公路+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连通景区旅游休闲、资源产业、高新农业开发等项目。沿线各类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等项目总年产值超数亿元,带动就业万余人,推进了农旅、文旅融合发展,延伸了经济产业链、价值链,促进了富民增收。蒸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二雨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内既有资源,将周边自然生态的山林景致,引入道路绿化之中,以路为景,路侧绿化带采用开合有序的方法,以花带+常绿林、生态边坡防护等多种形式,将道路与乡村田野、自然山水融为一体,沿途科学布置标志、标牌、标线、减速带及安全设施,消防站、停车场、公路驿站等设施布局科学合理,通行环境良好。路建好了,如何加强管理和养护?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蒸湘分中心负责人介绍,建好、管好、护好,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。该区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垃圾、废料进行彻底清理,加强公路沿线建筑物管控,重点检查过境路段上的占道经营、乱堆乱放、车辆随意停放等行为,规范货物装载行为,严防路面污染,着力打造了“一条大道、两路风景、四季常绿、常年洁美”的美丽乡村路新风貌。(胡建军 胡馨予)1726798169698责编:王妍央广网172679816969811[]//img.huanqiucdn.cn/dp/api/files/imageDir/d3c90d39ab631a568d5da8263697a8e0.png{"email":"wangyan@huanqiu.com","name":"王妍"}
从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、砂石路,到通到家门口的硬化路;乡道从平均只有3—4米宽的水泥砼路面,到如今7米以上的沥青路;从屈指可数的几条乡道,到密织如网的“四好农村路”……近年来,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在乡村振兴中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,不断优化农村路网,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。2014年,浏阳人罗波带着无土栽培技术成功落户蒸湘区雨母山镇,创办了蒸湘区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。然而,因为农村交通问题,一度严重制约了其公司的发展。“那时候,因为道路问题,我每天只能用三轮车在城区卖出几百斤菜。现在路好了,用13米长的大货车运输,每天可以将10多吨的蔬菜卖到株洲、湘潭、怀化、邵阳、郴州、永州等地方。”说起蒸湘区农村公路对其蔬菜产业带来的变化,罗波喜上眉梢。据了解,蒸湘区农村公路全长约150公里,大部分修建于“‘十二五’规划”时期,大多为平均只有3米—4米宽的水泥砼路面,黑化率基本为零,修建已久加上常年失修导致路面破损严重,路况已经影响了村民出行和乡村经济发展。2021年,随着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,蒸湘区根据省、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文件精神,结合本区实际,出台《蒸湘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五年行动(2021—2025)》,将17个行政村累计552条道路纳入编制库。同时,还制定了《蒸湘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》《蒸湘区农村公路建设“三同时”制度》。为进一步整合力量,集中民智、汇聚民力,为公路建养优化增能,蒸湘区还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、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、相关部门和镇街为成员的工作小组,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,紧盯提质改造“五年行动”工作进度,不断压实责任,层层传导压力,促进施工效率提高。蒸湘区主要负责人介绍,完善的工作制度成为五年行动重要工作指南,一个“政府统筹、行业指导、部门联动、镇街联动”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。蒸湘区呆鹰岭镇亿湘农设施农业基地负责人肖胜辉说道:“看着一天比一天好的农村公路,2021年我们倡导成立了市蔬菜行业协会,协会中融合了全市80余家蔬菜企业,抱团进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市场。”“以前从村里开车到市区,至少要50分钟,现在只要短短的10分钟。之前村里户籍人口有3300多人,但常住在村里的人口不足1000人,现在村里常住人口已经有2000多人。早几年来村里的企业只有3家,现在达到了13家。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益仅为5万元,到2023年这项指标跃升至58万元……”乡村道路越来越整洁,乡村环境越来越美,幸福感日益增强。对于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蒸湘区雨母山镇临江村党总支书记谭晖有着切身感受。“因为农村道路质量大幅度提高,进驻镇里的农业企业从早年不足10家,到如今的50多家,农家乐从5家,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。”雨母山镇负责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的人大主席凌辉,很是感慨。呆鹰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以来,该镇累计提质农村公路20多公里。一些困扰村民多年的“断头路”,都得到了有效解决。2023年,蒸湘区二雨(二塘—雨母山)公路入选“湖南省最美农村路”和“全国最美农村路”。该路始于X007线,在雨母山景区形成环线,贯通雨母山镇南北东西,连接了当地主要旅游景点及资源产业园区,外接衡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衡南县,内通13个自然村,通过“农村公路+”融合发展新模式,连通景区旅游休闲、资源产业、高新农业开发等项目。沿线各类产业基地和乡村旅游等项目总年产值超数亿元,带动就业万余人,推进了农旅、文旅融合发展,延伸了经济产业链、价值链,促进了富民增收。蒸湘区相关负责人介绍,二雨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区域内既有资源,将周边自然生态的山林景致,引入道路绿化之中,以路为景,路侧绿化带采用开合有序的方法,以花带+常绿林、生态边坡防护等多种形式,将道路与乡村田野、自然山水融为一体,沿途科学布置标志、标牌、标线、减速带及安全设施,消防站、停车场、公路驿站等设施布局科学合理,通行环境良好。路建好了,如何加强管理和养护?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蒸湘分中心负责人介绍,建好、管好、护好,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。该区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对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垃圾、废料进行彻底清理,加强公路沿线建筑物管控,重点检查过境路段上的占道经营、乱堆乱放、车辆随意停放等行为,规范货物装载行为,严防路面污染,着力打造了“一条大道、两路风景、四季常绿、常年洁美”的美丽乡村路新风貌。(胡建军 胡馨予)